黄背草
Themeda triandra Forssk.
≡Themeda japonica (Willd.) Tanakain Bult Sci. Fak. Terk. Kjusu Imp. Univ. 1:194. 207. 1925;海南植物志 4:484. 1977. ≡Anthistiria japonica Willd. Sp. Pl. 4:901. 1805.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短。秆丛生,质硬,高0. 5-1. 5m,直径3-5mm,无毛,节间通常被白粉。叶鞘多短于节间,背部具脊,通常被疣基硬毛;叶舌长1-2mm,纸质,先端截形,被缘毛;叶片条形,长10-50cm,宽4-8mm,无毛或疏被长柔毛,边缘干后常内卷,先端渐尖。复圆锥花序开展,疏松,长为植株的1/3-1/2;佛焰苞狭披针形,长2. 5-4. 5cm,无毛或疏被疣基硬毛;总状花序排成扇形,长约1. 5cm,由7枚小穗组成,其中下部2节各生1总苞状的小穗对,上部1节生3枚小穗,其中中间1枚为无柄小穗,两侧2枚为有柄小穗;总苞状小穗对均无柄,生于同一水平面上,雄性;2颖长圆状披针形,长0. 7-1. 4cm,背面无毛或上部疏生疣基长硬毛;无柄小穗两性,纺锤状圆柱形,长5-7mm;基盘长1. 5-3mm,被浅褐色髯毛;第一颖革质,背部圆,被短刚毛,先端钝,第二颖与第一颖同质,等长,两边为第一颖所包裹;第一外稃短于颖,第二外稃退化为芒的基部,芒长3-7cm,1-2回膝曲。颖果长圆体形。有柄小穗形似总苞状小穗,长0. 7-1. 2cm,雄性或中性。花期:花、果期:6-12月。。
产地:南澳(张寿洲等4635)、盐田(李沛琼1650)、三洲田(深圳考察队360)。生于路边、山坡草丛中或山地疏林下,海拔100-450m。
分布: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四川和陕西。日本、朝鲜半岛、不丹、尼泊尔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缅甸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亚洲西南部、非洲和澳大利亚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4卷 384页
4587
4587
图 437 黄背草 Themeda triandra
4587
图 437 黄背草 Themeda triandra
1. 无柄小穗的第二外稃退化呈芒的基部。(李志民绘)
1. 无柄小穗的第二外稃退化呈芒的基部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